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人類學史
History of Anthropology 
開課學期
109-2 
授課對象
人類學系  
授課教師
童元昭 
課號
Anth2065 
課程識別碼
105 24500 
班次
01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水源人105 
備註
109-2:主要提供B07修習。110-1加開一班提供B08修習。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44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92Anth2065_01histo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為銜接大二下學期人類學史(一)的必修課。介紹人類學核心理論的形成、發展,困頓與轉變;比較不同理論、思潮所開展的不同視野。在基礎概念的介紹與討論之外,安排相關經驗研究的閱讀材料,以熟悉概念與資料的連結。第六週以後的角度,涉及多個層面,殖民的結構,原住民族的特殊處境都在人類學的反省潮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,全球化則是一廣泛的力量,挑戰人類學立基的基本假設。台灣的人類學教學與研究都未能置身於外,但作為第三世界的墾殖國家,台灣人類學的發展是內向的,在西方人類學近年自省的趨勢中,有獨特的切點。這一關心集中在第十六週台灣人類學的發展,也納入在第七週,以及第六週之後週次的討論。 

課程目標
在學史一的基礎上,熟悉影響人類學學科發展的主要理論取向或議題,以及這些挑戰與台灣人類學研究的相關性。 
課程要求
上課同學每組5-6人分為六組,負責小組報告與課堂分組討論。各組報告選定週次的指定文章共3篇,老師補充提醒;特定主題則以老師講授為主。報告需擇精要,必須在20分鐘內完成,下課前提供同學報告之書面資料。無論是否要報告,每一組皆需在週日下午五點前提出兩個問題,上傳ceiba供上課時討論。共需提出9週次的討論問題。鼓勵同學自行組織讀書會,讀書會之目的在於幫助理解文章內容,而非減少個人的閱讀量。TA將不定期的分別與各組同學討論,建議報告的小組先與助教討論,以減輕閱讀的負擔。
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McGee, R. Jon and Richard Warms
2016 [1996]  Anthropological Theory: An Introductory History. Mayfield.
Erickson, Paul A. and Liam D. Murphy
2008a A history of anthropological theory. Peterborough, Ont. Broadview
Press
2008b Readings for A history of anthropological theory. North York, Ontario,
Canada: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
Appadurai, Arjun
1996 Modernity at Large: Cultural Dimension of Globalization. Minneapolis,
Minnesota: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小組報告 
21% 
共3次,每次佔7%。 
2. 
期中考 
35% 
 
3. 
期末考 
35% 
 
4. 
上課討論 
9% 
整學期需繳交小組討論提綱共9次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0週
  期中考週 
第13週
  倫理與公共人類學
 
第15週
  本體論轉向(客座演講:李宜澤) 
第17-1週
  David Graeber